现在是:

让舆情管理与舆论监督实现协同

浏览次数:20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法治在平衡政府舆情管理和媒体舆论监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法治不仅为政府的信息发布提供规范,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还为媒体监督提供坚强后盾。政府在处理舆情危机时,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面对并积极接受舆论监督,提高处置舆情的合规水平;媒体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中要加强自律,依规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今年3月13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发生因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当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在燕郊采访爆燃事故遇阻。次日凌晨,廊坊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事故处置指挥部)发布情况通报,对此表示歉意。

这起爆燃事故,不仅因燃气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深切关注,而且由于记者在采访时遭遇阻拦,使得如何顺利开展舆论监督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通过分析此次事故案例,探讨如何在舆情事件中发挥法治作用,指导舆情管理和舆论监督实现协同,保障公民知情权,提升政府公信力。


舆情管理要坚持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为舆情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即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所有措施和行动符合法律要求。在处理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时,应当平衡公共安全和公民权利的需求。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应急救援,转移救治伤员,确保受影响区域安全。随后,政府需要迅速启动调查程序,查明事故原因、受影响范围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对外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并根据事件原因视情启动问责机制。在此环节,法治原则意味着政府在发布信息和引导公众舆论时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对公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同时,若舆论中出现谣言和不实信息时,政府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和澄清,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舆论监督权要依法行使


在法治社会,记者的监督权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政府透明的基石。在这起爆燃事故舆情危机中,媒体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对于公众知情权的实现至关重要。在此次事件中,媒体通过迅速报道事故的发生,为公众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来源。正如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文所言,官方的一纸通稿不能代替记者的现场报道。

记者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他们的监督权能够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在法治社会中,记者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不受外界干预地进行新闻素材采集,这对于揭露问题、引发公众讨论、促进政策改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记者监督权的行使也只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要承担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责任,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是法治社会的另一基本要求。知情权是指公众有权获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这一权利的保障,使得公民能够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政策依据及其产生过程,从而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来。知情权的实现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和公众的满意度。在紧急事件中,公众的知情权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才能够消除恐慌,指导公众采取正确的行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在此次记者受阻事件被曝光后,公众受媒体影响,对事件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期待政府作出后续调整。


保障舆论监督权面临的难题


舆情管理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政府在保障舆论监督权的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难题,笔者总结为四点,即信息发布的限定需要、管理体系审批严格、法律与伦理难以平衡、缺乏危机沟通策略。

一是信息发布的限定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恐慌和混乱。由于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往往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可能导致政府在初始阶段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实现透明公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控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信息不透明,妨碍公众和媒体对事件的全面理解,不仅会引起公众的不信任,还可能导致谣言和误解的传播。

二是管理体系审批严格。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紧急情况时,重心在于立即响应和危机控制,而容易忽略信息公开及其时效性。按照有关要求,应急处置信息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对外发布,特别是在出于保护敏感信息或防止恐慌情况下,本级无法决定,需要报上级批准,内部层层审批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滞后。当然,不排除个别地方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绩观作祟下,存在隐瞒或推迟公布重大信息的想法。

三是法律与伦理难以平衡。在公开信息时,如果涉及个人隐私,政府需要在确保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例如,有关部门在处理火灾事故人员伤亡信息时,应当考虑受害者和其家属的隐私权。

四是缺乏危机沟通策略。危机沟通策略的缺乏意味着政府在舆情危机发生时可能无法有效地传达关键信息给公众。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及时、透明的沟通可能导致误解和谣言的蔓延,进一步加剧危机。从近些年公布的舆情危机来看,不少地方缺乏专业的公关团队和明确的沟通计划,政府难以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无法有效地缓解公众的不安和疑虑。


舆情管理和舆论监督协同的法治路径


法治在平衡政府舆情管理和媒体舆论监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法治不仅为政府的信息发布提供规范,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还为媒体监督提供坚强后盾。政府在处理舆情危机时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面对并积极接受舆论监督,提高处置舆情的合规水平;媒体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中要加强自律,依规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民众对网络中的各类信息要加强甄别,理性发表言论。为做好新形势下舆情管理和舆论监督的协同,应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细化和完善关于舆情管理和媒体监督的法律法规,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政府责任、公众权利以及媒体角色和义务,为舆情管理和舆论监督提供更为明确的法律指引,特别是细化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发布和媒体访问权限,规范政府危机的处置流程。

二是不断优化政府信息发布和与媒体合作机制。政府应建立透明、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机制应包括建立紧急情况的预警系统、信息发布的标准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向公众通报情况。同时,应着重促进政府与媒体的协同合作。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危机沟通团队负责信息的整合和发布,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信息的有效流通和协同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升社会参与度。在引导媒体参与方面,要确保法律保护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的自由和正当权利,鼓励媒体依法行事,确保媒体不受非法威胁和不合理的干预,保持自身报道的独立性。同时,媒体应加强自律,提升媒体素养,确保其报道真实、公正、不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在引导公众参与方面,通过教育公众辨识真伪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有效沟通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舆情管理和舆论监督,并提供渠道让公众能够对政府的舆情管理提出建议和反馈。

四是加强舆情处置能力教育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舆情处置人员关于法律知识、舆情处理技巧和网络传播机制的系统培训,通过模拟练习和案例分析,增强舆情应对中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在复杂情况下的判断能力,加强应对策略。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控,以及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舆情趋势和预测可能的危机,从而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更加精准和高效地应对舆情。

(作者单位: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河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版权所有(2009-2030)

冀ICP备202102253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30402000152号

地址: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黑石路2号   邮编:066100

电话:0335—7093777 传真:0335-592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