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破解难题 开展生动实践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敢于善于统筹协调,创造性开展工作,勇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在1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发出动员令。
过去的一年,31个省级应急管理厅局全面组建。这是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开展生动实践。回顾2018年,应急管理人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虽然第一个挂牌的海南省应急管理厅也只成立不到4个月,但各地定“三定”、明职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蹄疾步稳推进机构改革
推动职责划分清晰化法定化
构建起分工清晰、相互衔接的机构职能体系,才能激发“1+1>2”的“化学反应”,这是与会代表高度认同的观点。
为了加快机构职能融合,在深刻领会组建应急管理部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各地积极协调,向有关部门讲清应急管理工作对人员和编制的需求,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积极制定“三定”规定,将职责划分清晰化、法定化。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树森介绍了该局组建过程中的“两个第一”。“在北京市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是‘三定’规定第一个批下来的单位,也是第一个一次配齐正副职领导班子成员的单位。”内设机构领导人员快速到位,正副处长一次性配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在自身积极协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快打下了做好工作的干部基础。
如何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界定好“防”与“救”的职责,既勇挑重担,又不大包大揽?各地展开了积极探索。
“应急管理部门不能包打天下,现在市领导明确了这一点。”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通海说。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明确这一点,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经多次汇报、沟通、协调,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划分逐渐清晰。
对于应急管理体系相对成熟的北京来说,问题同样存在。“原来大家以为应急管理局成立了,所有应急的活儿就都是应急管理局的了。”张树森说,原北京市政府应急办下设19个应急指挥部,负责消防、地震、防汛等专项处置工作,“原应急办和应急委的职能转到北京市应急局以后,我们和这些指挥部主动沟通交流,使他们逐步明确,大家还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
边组建边应急,应急管理部推动改革与业务建设互促共进。参照应急管理部的方式,各地应急管理厅局也一手抓机构改革,一手抓重点工作。为了保持机构改革期间工作有序、形势稳定,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在挂牌之前便成立专班,做出了一份机构改革期间八个灾种、三级响应的方案。在挂牌一周内,这份方案以安委办和应急厅的名义下发给了市、县党委、政府。该厅党组书记张昕介绍,这份方案就5000字左右,好懂、好执行。做这个方案就是为了明确机构改革期间,一旦出了事情,该怎么开展工作,把职责定清楚。
深耕安全生产领域
牢牢守住基本盘基本面
2018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实现了“三个下降”,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年未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张成绩单是逐梦前行、接续奋斗的结果。
责任,是一切工作的灵魂。2018年4月8日,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党内法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正式施行。其后不久,河北、山西、江苏、山东、甘肃、浙江、辽宁、云南、海南等省级地区纷纷出台《规定》实施细则。同时,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常州市、山西省太原市、江苏省宿迁市等地级市,结合地方实际进一步予以细化。
“福建把《规定》中明确职责的五类领导干部扩展到七类,充分体现‘三个必须’要求。”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党组书记郑李亭介绍。可以看到,《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并不是被简单复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不断迈上更高台阶。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多地把安全生产职责写入各部门“三定”规定中。“我们主动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使各部门在‘三定’规定中明确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张海阁介绍说。
同时,黑龙江省26个政府部门将安全生产职责写进“三定”规定。贵州省34家省直单位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职责写入了“三定”规定。
筑牢安全屏障,执法必须严起来、硬下去。过去的一年,如何让监察执法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各地依然在攻坚。“我们给执法案卷赋分,把优秀的案卷拿出来供各级执法队伍学习,也给予一定奖励。”张昕介绍说,为了提升执法水平,河南开展活动,让“尖刀”磨砺锋刃。
江苏省苏州市则以完善地方监管执法体制为抓手,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对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派驻执法、综合执法和委托执法的开展,让基层手持“利剑”。
不弃微末,不舍寸功。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提高“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群防群治,是激发安全生产活力的关键之举。推广村(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经验、健全安全生产宣教体系,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在基层下大功夫。北京则继续采用政府聘用专职安全员的做法,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这支队伍已有7000人。
此外,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是与会代表普遍关注的。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厅长赵中超说:“去年,黑龙江省政府印发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就是要找准并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强化各项应急准备
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是应急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量大面广、战线长,不能一蹴而就。组建之初,各地就在健全值班备勤和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上展开了实践。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目前承担着北京市突发事件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我们让这个办公室先把24小时应急值守的工作做起来。”张树森说,“我们专门从局里抽调了34人,采取‘五班三运转’的方式,把应急值守工作先承担起来,确保应急有保证。”
“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风险防控体系”是与会代表口中的热词。各地发展实际并不相同,具有先天优势的地区已经率先干起来了。
甘肃的安全监管指挥平台已建设了4年,去年通过整合,实现了安全生产、消防管理和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信息的共享,甘肃省应急指挥平台已经正式启用。该平台主要利用移动便携式智能终端、移动应急指挥车和无人机等现场传输装备,实现可视化监控、动态信息共享、实时会商研判、快速反馈调度等功能,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连接现场、第一时间将现场信息反馈至应急管理指挥中心。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郭鹤立介绍说,目前在一些隧道、电梯里面,信号还不够强,甘肃计划把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纳入省安全生产考评中,推动其尽快完善。
同样起步较早的,还有贵州。通过把消防、交通、电力、气象等相关单位原来的系统接入应急指挥系统,贵州已经实现了使用手机终端开展调度指挥。“前不久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我就是用手机终端查看现场情况、实现调度指挥的。”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冯仕文介绍说。贵州的应急指挥中心已经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音视频传输渠道,基本打通了省市县三级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信息报送渠道。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巴特尔表示,海南有自己的实际,海南省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建立自贸区的风险防控体系。“我们请了咨询机构来调查,同时,海南省应急管理厅牵头提出了海南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十一条措施,明确各市、县和各部门的职责”。
任何成绩都是新征程的起点。过去一年,应急管理人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的场景历历在目,新的征程却已悄然开启。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赵中超说。
“应急管理部门的组建,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凌志峰说。
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厅长李大剑感慨道:“工作会的报告高屋建瓴,像一本教科书,我们回去后要像钉钉子一样抓落实。”
如何边应急、边建设,如何健全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如何使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都在等着应急管理人用拼搏和奋斗给出答案。